南昌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南昌大学

[切换城市]
南昌站> 南昌教育>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

华东交通大学

英文名: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简称:“华东交大”,“花椒” 所在地:南昌 院校代码:10404 类型:工科类/文科类/理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卓越计划省属重点大学
  • 华东交通大学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江西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江西省“2011计划”依托高校、原南京军区(现东部战区)招收和选拔培养后备军官(国防生)签约高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原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原铁道部为主;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截至2015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是“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各类建筑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03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700余人 ;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30余人;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 
创建时间
1971年9月
学历
本科
校庆日
9月22日
隶属
江西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
81个
博士点
6个
校训
日新其德 止于至善
学生人数
现有在校学生22000余人。
  • 官爱兰
  • 官爱兰教授简介
    官爱兰,女, 1966 年 7 月生,江西南城人。1989 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9 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系主任,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华东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级重点课题 1 项、省级一般课题 3 项、参与省级课题 4 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3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优质课程奖1项。
  • 陈剑云
  • 籍贯:江西高安
      出生:1962-10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所长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学院
      电话:0791-87046197
      电子邮件:tiger984@163.com
      个人简历
      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系电气化铁道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2.8至1984.受聘于华东交通大学机电系助教,
      1989.1 至1995.3受聘于华东交通大学电气系讲师,
      1995.4至1998.8受聘于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
      1998.9至今受聘于华东交通大学教授。
      曾任华东交通大学电气系,电气工程学院副系主任、副院长职务。
      现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监控及自动化
      远动技术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中国铁道学会远动技术学科带头人
      1996铁道部优秀教师
      1997铁道部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1998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中华全国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2003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次层次人选
      2002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
      2004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
      2001铁路特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4江西省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
      科研及成果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10多项较为重大的科研开发课题和项目,其中主持完成京广线长沙及广州电气化铁道运动系统。陇海线西安电气化铁道运动系统,累计科研经费达一千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
  • 杨辉
  • 籍贯:江西高安
      出生:1965-03
      政治面貌:农工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科研处处长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处
      电话:0791-87046552 13870098198
      电子邮件:yhshuo@ecjtu.jx.cn
      个人简历
      1981.09-1985.07 江西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工学学士;
      1985.09-1988.06 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工学硕士;
      2000.09-2004.12 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工学博士;
      1987.07-1996.09 江西省稀土(公司)研究所,历任助工、工程师;计控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1996.10-2002.09 江西省科学院机电仪一体化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2.10-2004.11 江西省科学院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
      2004.12-2009.04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6.05-- 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9.05--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2012.07-- 江西省先进控制与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
      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理论、技术及应用;
      高速列车运行建模与优化控制;
      光机电一体化在线检测系统。
      主讲课程
      计算机控制理论;智能控制;过程综合自动化技术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一、社会兼职
      1. 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2. 国家“863”、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4. 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5. 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
      二、主要荣誉
      1.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
      3. 2002年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
      4. 2003年首批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次层次;
      5. 2006年任江西省重点学科、高水平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带头人;
      6. 2008年获江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
      7.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8. 2009、2010和2011连续3年获江西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9. 2009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带头人。
      10. 2011年首批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三、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1. 2010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稀土萃取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证书号:Z-10-1-02-R01。
      2. 2007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稀土萃取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证书号:J-07-3-34-R01。
      3. 2001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TU-1800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制;证书号:J-01-3-02-R01。
      4. 199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光纤分光光度法稀土在线检测系统研究;证书号:98-冶-2等-01。
      科研及成果
      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理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铁道部重点、教育部重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及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项,获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4项。研究成果应用于稀有、稀土等冶金生产过程检测与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
      论 文
      1. Yang Hui,TanMinghao, ChaiTianyou. Neural Networks Based Component Content Soft-sensor in Countercurrent Rare-earth Extraction [J]. Journal of Rare Earth, 2003, 21(6):691-696.(SCI 766JG)
      2. ChaiTianyou, YangHui.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Rare-earth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Control [J]. Journal of Rare Earth,2004,22(5):590-596. (SCI 904AO)
      3. ChaiTianyou, YangHui.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or Rare Earth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Process [J].Journal of Rare Earth, 2004,22(6):752-758. (SCI891ZL; EI 05129007834)
      4. Yang Hui,, Chunyan Yang, Chonghui Song, et al. Intelligent Optimal Control in Rare Earth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Process via Soft-sensor.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Vol.3611:214-223. (SCI BDA23)
      5. Yang Hui,, Chonghui Song, Chunyan Yang, et al. Component Content Soft-Sensor Based on Adaptive Fuzzy System in Rare-Earth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Proces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5,Vol.3614:891-896. (SCI BDA17)
      6. Yang Hui, Wang xin. Component Content Soft-Sensor Based on Hybrid Models in Countercurrent Rare-Earth Extraction Process [J]. Journal of Rare Earth, 2005,23(6):86-91. (SCI022YY;EI 06219896973)
      7. 杨辉,柴天佑.稀土串级萃取分离过程的优化设定控制[J].控制与决策. 2005,20(4),398-403. (EI 05229136653)
      8. 杨辉, 柴天佑. 基于案例推理的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优化设定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5(3), 209-212. (EI 05189081703)
      9. Yang Hui, Chai Tianyou. Component Content Soft-Sensor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in Countercurrent Rare-Earth Extraction Process [J]. ACTA AUTOMATICA SINICA(自动化学报) 2006,32(4):489-495. (EI 63710111556)
      10. Xin WANG, Hui YANG, Hierarchical Multiple Models Neural Network Decoupling Controller for A Nonlinear System, ICONIP 2006,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ICONIP 2006, I. King, et al. (ed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4234, Springer, 2006, Part III, pp: 636-644 。(SCI:BFG63,EI:064610230615)
      11. Xin WANG, Hui YANG, Bing WANG, Multiple Models Fuzzy Decoupling Controller for a Nonlinear System, ICNC-FSKD 2006, I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 FSKD 2006, L.P. Wang, L.C. Jiao, G.M. Shi, et al. (ed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223, Springer, 2006, pp: 860-863 。(SCI:BFD14,EI:064510224251)
      12. Xin WANG, Hui YANG, Hierarchical Multiple Models Adaptive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ler Applied to Wind Tunnel System, ICIC 2006, I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De-Shuang Huang, Kang Li, George William Irwin (eds), 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44, Springer, 2006, pp: 287-298。(SCI:BEZ62)
      13. YANG Hui, Component Content Soft-Sensor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in Rare Earth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CICA, Dalian, Liaoning, China, 2006, pp: 4909-4912. (EI:071510542173)
      14. Xin WANG, Hui YANG, Multiple Models Adapt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Using Dimension-By-Dimension Technology, ICICIC 2006, Beijing, 2006, pp: 678-681
      15. 许勇刚、杨辉,基于RBF网络的稀土萃取过程组分含量软测量,稀土, 28(5):19-23,2007。
      16. 王昕、王中杰、杨辉,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分层递阶构造与覆盖性质分析,控制理论与应用,23(3):367-372,2006.(EI 070510403289)
      17. 王昕、王中杰、杨辉,采用逐维定位的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控制理论与应用,23(5):711-716,2006. (EI 063410082661)
      18. Xin WANG, Zhongjie WANG, Shaoyuan LI, Hui YANG, Nonlinear Dynamical Decoupling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Neural Network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CICA, Dalian, Liaoning, China, 2006, pp: 2763-2767. (EI:071510541723)
      19. Xin WANG, Hui YANG, Hierarchical Multiple Models Adaptive Controller Applied to the Non-minimum Phase Wind Tunnel System,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2007,(SCI,EI)
      20. Xin WANG, Hui YANG and Jun TAO,An Intelligent Multiple Modeling Method for BOF Steelmaking Process,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2007,(SCI,EI)
  • 评论

  • 7329535
  • 2017-12-28
学校印象: 华东交通大学(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2011计划”,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是国家招收和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签约高校、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
专业评价: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教育进行评估,结论是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和工程师们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管理知识。另外,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发现70%的工程师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工程管理的工作。因此,产生了工程管理这个新的学科领域。
  • 7368503
  • 2018-02-08
学校印象: 交大是一所特别棒的学校,如果说你想进铁路系统的话,这里每年都会有非常多的铁路局来。同时南昌这几年修了地铁,终点站就在交大,所以出行是特别的方便。
专业评价: 是交大一个比较普通的专业,但是也挺好的。老师都很好专业。学习氛围和学习的环境都非常好。而且边上是江西财经大学,如果你想要考研也是很好的选择。
  • 游客
  • 2012-09-05
毕业时一般工资:2500 (元/月) 毕业时好工作工资:5000 (元/月)
就业前景:好
对专业评价:就业前景还是不错 能锻炼一个人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提高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合的智慧
职业目标:从基本做起 慢慢学习 能吃苦耐劳却不甘心平庸的精神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
  • 电话:
    %u0030%u0037%u0039%u0031-%u0038%u0037%u0030%u0034%u0036%u0036%u0030%u0030
  • 邮编:
    330013
华东交通大学附近地标
停车场(双港东大街)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硬质合金厂子弟学校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